top of page

跑者膝與臀肌失能

當跑者遇上膝關節痛的時候,大家都會很快聯想到跑者膝。呢個名字簡單易記,亦都令到大家好自然就接受左「跑步就會膝關節痛」呢個設定。



而最近有另一個長期受膝關節痛困擾,經物理治療師治療後轉介來進行復健訓練的跑友,經過針對性的訓練後已經能夠慢慢加強度,進入正常的訓練週期。


究竟跑者膝是什麼?係思考訓練時應該如何入手?


其實跑者膝並無明確定義,一般都係泛指膝關節前側或兩側造成的膝關節痛楚。


比較常見嘅係髕骨與脛骨位置的疼痛,或者係膝關節外側嘅疼痛,都會被統稱為跑者膝。


一般常見的原因係因為頻繁做膝關節屈曲與伸展動作,導致黏液囊或骨膜的組織發生發炎反應,導致痛楚。


ree
ree

--

如果疼痛與韌帶撕裂或者骨折無關的話。

常見的膝關節痛楚可能性,大概有2個:


  1. 髕骨跟股骨的附近不舒服,有時候是膝蓋內側或結構的問題。

  2. 髂脛束摩擦症候群


近年來大家都比較理解到一個情況:疼痛的位置未必係問題最嚴重的部位,可以係其他部位失能引起的疼痛。


大家有無試過即使對膝關節部位不停地進行針灸、熱敷、衝擊波,但依然無補於事,跑得耐都依然係痛?


「有可能膝關節只係受害者,但問題的起源並非係膝關節。


膝關節係下肢的其中一個環節,係髖關節以及腳踝關節溝通嘅中轉站,因此,膝關節的問題,更加應該將兩者納入思考。」


跑步時,需要髖關節與膝關節共同承受衝擊力。假如臀肌失能,落地時膝關節就有機會過度往前推,導致膝關節前側過度不適。



ree

而髂脛束往上連結到臀大肌以及闊筋膜張肌,呢兩塊大肌肉的失能絕對會影響髂脛束。


ree


因此,無論係邊種情況,都需要將髖關節的控制納入訓練考量因素。


--

係思考髖關節訓練的時候,必需考量到幾個面向:

  1. 多平面的發力能力

  2. 離心向心控制能力,特別係臀大肌與臀中肌的離心控制

  3. 單腳穩定性


臀部的外展肌群有幾條,包括前側的闊筋膜張肌、往後一點的臀中肌,以及在最後方的臀大肌,都負責在額狀面支撐身體。


係重心轉移的時候,呢組肌肉會先進行離心收縮,令到骨盆可以有效進行橫向轉移。


其後再進行向心收縮,令骨盆穩定係股骨正上方,進入單腳支撐期。


而假如臀部肌肉出現問題的時候,闊筋膜張肌就需要過度運作,並且有機會會將髂脛束往前拉扯,繼而係頻繁的膝關節屈曲伸展過程中導致發炎,形成「跑者膝」。


因此,需要特別著重跑者的單腳落地能力,以及在矢狀面與額狀面的離心向心控制能力,先係有效預防跑者膝的好方法,亦都係我思考訓練時的模式。



Team Performancefix 有多位不同專項嘅教練以及物理治療師,能夠依照每個客人的個人需求設計治療與訓練方案,務求達到最佳效果!


如果你一直都深受跑者膝問題困擾,Team Performancefix 提供物理治療訓練雙關齊下嘅綜合治療方案,務求令病人得到更全面更有針對性嘅處理!


歡迎whatsapp 查詢!



留言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