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功能性訓練的重要性:為甚麼這麼重要?

為甚麼會發展出功能性訓練?


功能性訓練這個詞由來已久,相信無論你是否從事訓練行業,都應該從不同的渠道聽過這個詞語。


多年來,大多數人去健身房的目的,就是為了身形改造,增加肌肉。也因此,健美式的訓練大行其道,大家也開始模仿健美運動員的訓練方式。


為了最大限度地增加肌肥大的效率,健美式的訓練方式就是把身體分割成不同部位,然後分開不同日子進行針對性的訓練。


研究顯示,要最有效地達到肌肥大的效果,就需要把目標肌肉部位練到力竭。因此,把目標部位區隔開來,用整整一個訓練環節的時間來針對性訓練,務求做到目標組數,是最有效的練法。


可是,把身體分開成一個個部位來使用,本來就不是身體能夠最有效運用的方式。



健美式訓練以分部位訓練,最大化肌肥大效果,但並非身體本身的運作方式。
健美式訓練以分部位訓練,最大化肌肥大效果,但並非身體本身的運作方式。


身體動作是不同關節部位協調而成的結果。如果你觀察大多數運動員的身體動作,都會發現動作是是多關節協調而來的結果,而並非只有單一肌肉部位在運動。


正因為健美式訓練對於改善身體功能上有不足之處,「功能性訓練」也因此而興起。


功能性訓練本來的目的,就是為了改善以及強化身體的協調性、穩定性、多平面發力的能力,使其能夠更好地應付日常生活的需求,或是任何你想身體做到的行為。


可是,隨著行業發展,「功能性訓練」的發展卻出現了偏差。


以往的「功能性訓練」出現甚麼問題?


核心肌肉是身體運作的根本,大多數的身體動作都需要核心肌肉出力穩定身體中軸。


因此也有「中軸穩定,四肢發力」這一講法。



大家逐漸了解到核心肌群的重要性
大家逐漸了解到核心肌群的重要性


但也因為大家對核心肌肉的功能出現誤解,誤以為只有在「不穩定」的平台上發力才能夠使核心肌肉用力,或者說是能夠最大化核心肌肉用力,也因此衍生出大量在不穩定的平面上(BOSU 球,健身球等)進行負重訓練的動作。


無疑,為了能夠在不穩定平面上穩定發力,核心肌群是需要比平常作更多工作來穩定軀幹。但同時,也令到訓練時的危險性大幅提升。此外,隨著不穩定性的增加,發力效率也大幅下降,是否能夠轉移到日常生活中,也令人存有疑問。



早前興起在BOSU上訓練的方式
早前興起在BOSU上訓練的方式


所以應該如何理解「功能性訓練」?

正如開頭所說,功能性訓練是為了解決「日常生活會出現的問題」,或者使身體能夠承受休閒運動時的需求。


我們應該按照此一思路思考,思考日常生活比較常出現的發力方式。


也因此,我們可以簡單得出一些要點:

  1. 不一定在不穩定的平台上訓練

  2. 能夠在發力時協調不同關節

  3. 能夠向不同平面發力

  4. 能夠在身體向不同平面發力時有足夠的穩定性




「功能性訓練」還有甚麼好處?

人體是3D的生物,大多數的肌肉都具有多過單一平面的發力能力。



直線往前衝刺跑都需要三平面的協調能力
直線往前衝刺跑都需要三平面的協調能力


即使是大家經常做的矢狀面形式的訓練,其實都需要在額狀面與水平面的協調穩定,才能夠穩定做好。


假如你的訓練方式一直以來都是採用矢狀面為主(上下為主)的訓練方式的話,身體對於其他平面的控制與發力自然會較差。


大家經常見到的骨盆歪斜、肋骨歪斜、左右邊感受度不一等,就是因為在額狀面與水平面的控制出現問題。


因此,即使你是以肌肥大、矢狀面訓練為主,但是在訓練中加入其他兩個平面的控制元素,就能獲得更佳的關節控制能力,提升訓練效果。



假如你對功能性訓練有興趣的話,歡迎參加在FRSAHK舉辦的「功能性訓練專家課程」,我將會根據我多年來對訓練的理解,為大家講解訓練動作的要點。





在課程中,你會學到:

  • 快速啟動身體核心的動作

  • 根據六大動作模式而設計的動作庫

  • 動作進退階方式

  • 常用的動作指導語


名額有限,有興趣的同學請儘快報名!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