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筋膜與動作的關聯:如何有效鍛鍊筋膜?



一聽到筋膜,大家會聯想到甚麼?

相信大家第一時間都會聯想到「筋膜放鬆」,然後會聯想到foam roller,按摩,手法治療等等。


但大家又是否理解筋膜與動作背後的關聯,筋膜是如何影響我們的動作,或者反過來理解,我們的動作是如何影響到我們的筋膜?


甚麼是筋膜?


筋膜 (Fascial) 是人體內的一種具有彈性的複合式薄膜 ( 結締組織 )。不只是一層薄膜,而是很多層,由淺到深地遍布全身,覆蓋於肌肉、神經、血管、 內臟、頭顱及腦的周圍。


德國肌筋膜研究專家Robert Schleip,也是《筋膜運動學》的作者,將肌筋膜的功能劃分為四種:形塑、供應、動作、傳遞。

  • Shaping形塑:包覆、填充、保護、支撐並讓肌肉維持形狀

  • Supply供應:新陳代謝、供應器官養分

  • Movement動作:傳送肌肉的力量、協助伸展並對抗阻力

  • Communication傳遞:人體內最大感覺器官,負責外界刺激的接收與傳送


簡單理解,筋膜就是包裹著全身肌肉的一層結構,我們每一次的肢體活動都會使這層薄膜產生滑動。


動作與筋膜的健康互相影響


正如上面所說,肢體活動會使薄膜產生滑動,假如薄膜的滑動出現問題,肢體的活動都有機會會出現問題。


筋膜每層需要一定的水分才能產生滑動,如何能夠持續地維持筋膜層之間的水分?


顯微鏡顯示筋膜從滿水分的內部
顯微鏡顯示筋膜從滿水分的內部

除了要保持身體的水分外,另一個做法就是要讓筋膜持續地滑動。


所以,可以簡單地說,只有持續地活動才能確保筋膜的健康。



多活動後筋膜會排列得較好,少活動的話筋膜會較為不平整
多活動後筋膜會排列得較好,少活動的話筋膜會較為不平整


筋膜保持全身的連結


正如上文所講,筋膜是一個包裹全身的結構,身體的力量也是透過筋膜傳導到全身。

解剖列車中也提出了「筋膜線」的概念,提出了人體的11條常用筋膜線。



解剖列車所講到的筋膜線,包裹全身,不同平面都有涉獵
解剖列車所講到的筋膜線,包裹全身,不同平面都有涉獵

如淺背線的概念,就令大家明白到背部豎脊肌的功能如何被小腿或腳板的足底筋膜影響。


此外,還有前側,左右兩側,螺旋,身體中軸,手臂的筋膜線。


有甚麼啟示?


如果大家對於人體動作足夠熟悉的話,應該都了解人體本身的發力模式都不是把人體關節分開移動,而是不同關節互相協調發力。


投擲時上肢的力量並非只是由手臂驅動,而是由核心的肌肉啟動旋轉再把手臂「甩」出去。

踢腿時的下肢力量也並非只是由大腿驅動,而是透過核心肌肉轉動骨盆再把大腿「甩」出去。


上文講過,要筋膜健康需要持續地活動,而且筋膜是使全身連結的組織。


咁要訓練筋膜就正正需要全身多關節協調發力的動作了。


簡單總結,想筋膜健康,需要:

  1. 全身連結的訓練,多用自由重量進行訓練

  2. 多角度的發力,起碼三平面都有訓練到

  3. 協調不同關節的訓練

  4. 不同速度與重量的訓練


當你日常都做這些訓練,有足夠的多樣性的時候,你的筋膜自然就會健康了。


任何訓練都是肌肉訓練,同時任何訓練都可以是筋膜訓練。


正如肌肉訓練有高低效之分,筋膜訓練同樣有高低效之分。


接下來是廣告時間:

如果你想對筋膜有進一步的了解的話,歡迎報名4月份舉行的《筋膜訓練與動作控制工作坊》,我會詳細講解筋膜與動作控制之間的關聯,以及如何能夠使筋膜更健康。


如果你想開始阻力訓練,但是又害怕受傷,不知道如何入手的話,歡迎參加舉辦由 Coach Jojo 任教的《女士肌力訓練小組班》,2人成班,5人封頂,保證小班教學。如果有興趣的話歡迎DM 報名!

Commentaire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