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如果有一定時間的運動經驗,都曾經受過傷患影響。輕則休息幾天,重則休息幾個月。
但大家又是否有思考過為甚麼會受傷?
假如你是教練,應該如何安排受傷客人的訓練才可以幫助他們更快地康復?
這篇文章為大家分析常見的受傷成因,以及安排復健訓練的大原則!
為甚麼會受傷?
相信受傷都無人想,而且大家好多時候訓練都係為左運動時能夠避免受傷。
想避免受傷,首先需要拆解受傷的成因,然後先可以做出針對性準備。
一提到受傷,大家通常都會覺得係「不幸」,又或者係「狀態不足」、「唔fit」。
但其實如果詳細思考,係仲有一系列其他的可能性都會導致受傷。
受傷的成因有好多種,以下列出常見的受傷風險因子:
曾經受傷
肌力不足
柔韌性不足
疲勞
熱身不足
很多人在考慮傷患預防訓練的時候,都只會想像為增加肌力,只要增加肌力就能夠預防受傷。
事實上當然還有更多的問題需要考慮,上面已經有提到了肌力以外的受傷因子,在訓練時需要配合。
另外,即使單純講肌力,在訓練時也可以考慮分成不同的種類來思考,包括:
離心、向心、等長肌力
快速動態肌力
反應肌力
重負荷動態肌力
爆發式肌力



當你思考的越細緻,能夠提供的訓練就越精準,能夠預防受傷的可能性就越大。
復健訓練的核心原則:
如果已經不幸受傷,糾結過去都無意思,唯有向前看,積極復健去爭取盡快重返賽場。
復健訓練有五大核心原則:
早期活動(early mobilization):越早開始訓練與活動,就能夠防止關節僵硬,減少疤痕組織,以及能夠維持神經肌肉的連結。
漸進式負荷 (progressive loading):與所有健身訓練一樣,漸進負荷能夠強化各個組織,幫助盡快恢復功能以及預防再次受傷。
針對性訓練 (specific training):針對受傷部位的肌肉進行訓練,能夠改善肌肉平衡以及盡快恢復運動模式。
功能性訓練 (functional training):雖然功能性訓練經常被妖魔化,但依然有其必要性,重點是模擬日常生活與運動,以及提高不同關節之間的協調能力。
離心訓練 (eccentric training):離心訓練能夠增強筋腱的剛性、改善肌肉的吸力能力,以及更有效促進肌肉肥大,這個也是預防再次受傷的關鍵。
具體應該如何做?
早期活動
在無痛範圍內盡快進行輕柔活動
盡量進行等長收縮,能夠激活肌肉
漸進式負荷
增加重量
增加次數
增加組數
增加訓練頻率
改變動作難度
監控疼痛反應
針對性訓練
針對受傷關節與肌肉功能來挑選動作
使用不同的器材,改變阻力方式
功能性訓練
選擇多關節、多平面的練習
結合不同發力速度來練習
結合不穩定因素來訓練
模擬特定運動的動作,如跑、跳、投擲、減速、落地等等。
離心訓練
強調動作的下降階段
使用專門的離心訓練器械
使用超負荷離心訓練
比起單純等待組織康復,有系統且有效的復健訓練對於重返賽場非常重要。
係簡短嘅文章好難可以詳細解釋比大家,如果大家想更進一步了解關於傷後回場復健的具體內容的話,以下有幾個建議:
歡迎參加由我與 Dr Alex Chan 合辦的《膝關節解剖與傷後回場工作坊》,從膝關節結構到傷後預防的大原則以及具體操作,一次過展示!
如果你不幸受傷,一直覺得未能恢復最佳狀態,歡迎填寫google form預約訓練,我會協助你一步步重返賽場。
如果你對傷患預防嘅內容有興趣,歡迎到官網subscribe newsletter,填寫後會免費獲得「傷患預防電子書」一本!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