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預防膝傷同運動表現的關鍵 - 淺談內收肌

相信對於教練黎講,內收肌群相對係大家比較唔理解嘅部位。


內收肌群可以分為:

恥骨肌 (pectineus) 內收短肌 (Adductor brevis) 內收長肌 (Adductor longus) 內收大肌 (Adductor magnus) 股薄肌 (Gracilis)

主要功能當然就係做內收,同時可以做髖關節內旋。從前到中間,恥骨肌到股薄肌就好似接力賽咁,慢慢幫股骨進行內旋。

-

內收,大家都可能會想像係股骨向中線收入去。但正如我早前係髖關節嘅文章有講過,下肢嘅比鎖鏈動作比較重要,所以大家都要從閉鎖鍊去思考問題。


咁內收嘅閉鎖鏈動作係咩?就係係(1)股骨穩定嘅情況下,(2)將盤骨慢慢移過去穩定腳,縮短中線同股骨嘅距離。


如果大家做唔到股骨穩定,或者係移動過程當中盤骨會旋轉,都即係代表你嘅內收肌應該有問題,不能夠發力。


係步行或者跑步時,內收係重心能否係兩隻腳中間來回轉移嘅重要因素,所以內收有問題,就會導致膝關節或核心都出現問題。

-

大家經常擔心嘅膝蓋內扣問題,其實都係源於髖關節不能夠有效內收。膝蓋內扣同埋髖內收,係視覺效果上係差唔多,都係膝蓋接近人體中線,不過一個係令髖關節肌肉承受力量,一個係令膝關節承受力量,邊個動作更好相信唔洗多講。


係訓練上我傾向唔會給予學員「膝頭唔好內收」嘅指令,因為「膝頭唔好內收」會自然演繹為膝蓋向外頂出去,而膝頭係無額狀面嘅移動能力,無論控制膝關節內收定外展都唔係好事。

比較好嘅做法係控制髖關節同盤骨嘅活動。當髖關節做到良好嘅內收,你就會感受到膝關節係額狀面嘅穩定,並唔會搖黎搖去,更唔會有膝內扣嘅問題。


所以較理想嘅做法應該係訓練兩邊髖關節嘅額狀面控制,即係內收嘅能力,呢個係比較好嘅預防膝蓋受傷嘅方法。

-

我係《肌動學與訓練應用》課堂上其實好多次要求學生設計訓練內收能力嘅動作,好多人都只會反射性地思考開放鏈嘅動作,即係夾腳,或者係側躺然後將下面嘅腳抬起等等。


當然呢啲訓練係activation上都有用處,但之後都要加入閉鎖鍊同承重嘅訓練,去加強整個下肢系統嘅穩定性。


最簡單嘅閉鎖鏈內收訓練動作,首推single leg deadlift,如果覺得比較難的話,可以選擇後腳只係踏後一步,唔係凌空嘅版本,具體可以睇番我早前拍嘅影片。


另外就係step up,lateral lunges 等等都係可以考慮嘅動作。


係實際操作上,要留意盤骨嘅位置,確保盤骨無上下扭動,亦都無左右扭動,只係髖關節進行內收動作,咁就係最理想嘅做法。


另外就係可以係向心、離心、等長收縮、骨盤旋轉、重量擺放位置方面做文章,不過呢個比較複雜,就唔係度詳談。


點解我咁著重內收嘅能力,係因為正確嘅內收能力可以令到臀大肌同臀中肌進行離心收縮。想佢地發力將個人推向前,首先就要令到佢地拉弓,進行離心收縮。


所以能否做好髖關節嘅內收係傷患預防同運動表現上都非常重要。


總括而言,就係係訓練上多留意自己有無做好內收嘅訓練。如果唔肯定的話,最起碼就係多做單腳訓練,並且離心階段長過向心階段,應該就可以練到內收功能。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