訓練有很多不同嘅面向,安排唔同嘅訓練動作/下數/組數,就係為左改變外在環境對身體嘅刺激,令身體適應和強化。
所以安排訓練嘅第一步,就係要搞清楚想訓練嘅特質。
簡單分類,訓練可以細分為5類,分別係:
Tissue quality
Movement competency
Strength
Force production
Conditioning
Tissue quality 即係肌肉與結締組織的強度,例如肌肥大訓練或離心為主的訓練都係想加強這方面嘅特質。
係運動員嘅訓練週期來睇,做大重量訓練週期之前會先進行一個volume較大嘅adaptation週期,目的係令身體的肌肉與結締組織能夠承受往後大重量訓練嘅壓力。
Movement competency 即係運動能力。可以係mobility and stability 的訓練,亦可以係協調性,運動專項動作嘅訓練。
如果係mobility and stability 嘅訓練,一般會加插係訓練前頭10分鐘進行熱身動作,也可能加插係訓練中後段,進行較為強調關節活動度嘅訓練。
如果係協調性,運動專項動作嘅訓練,就視乎運動員嘅實際需求而決定訓練內容同訓練量。
主要考量嘅因素包括運動員的動作對運動表現的影響程度,會唔會導致受傷,比賽頻密程度等等。
Strength 即係絕對力量訓練。呢個某程度上係中樞神經系統的訓練,考驗神經系統調動全身的肌肉共同發力去完成一個動作嘅能力。
係訓練上,一般會安排一個大重量週期,去重點提升運動員嘅最大肌力。
Force production 即係爆發力訓練,某程度上都係神經系統嘅訓練。爆發力訓練都可以分為自身重量嘅訓練,輕重量嘅爆發力訓練同大重量嘅爆發力訓練,3樣都要練到先係完整的爆發力訓練。
至於呢類訓練佔據的比例,同樣都是根據運動員能力上的優缺點與比賽頻密程度而決定。但一般而言,這類訓練的比重與強度會有調整,但我認為任何時候都需要保留這類訓練,以保持神經系統的活躍。
Conditioning 即係心肺功能訓練,都可以再分為aerobic and anaerobic training。兩樣訓練都同樣重要,而且aerobic capacity對於運動表現都頗為重要。始終大部分運動都唔會所有時間都係度衝刺,甚至大部分時間都係維持aerobic 嘅狀態。所以係aerobic 狀態下可以做到幾大強度嘅動作都係運動表現嘅分野。
始終比較耗時,係香港嘅setting 的確係比較難訓練得到conditioning嘅能力,實際操作上就可能需要比功課運動員係自己空餘時間訓練啦。
——————
訓練除左比較流行嘅增肌減脂之外,其實都可以有好多唔同嘅面向。所以除左給予針對特定肌肉嘅訓練課表之外,不妨再細心思考一下想加強運動員嘅邊一個能力,再給予相應嘅訓練動作同調整變量啦。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