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不被重視的訓練目的:維持關節的空間

訓練可以有好多不同嘅面向,視乎你嘅目標而定。如果你係健美運動員,會想要盡可能得到肌肥大。如果你係運動員,可能會想跑得更快跳得更高。如果你係運動愛好者,可能會想身體活動得更靈活。


但係無論你嘅訓練目標係咩,都唔可以忽略一樣嘢,就係要維持肌肉張力嘅平衡,以 #維持關節內嘅空間


一般黎講,一個關節周圍有好多肌肉連結,而肌肉嘅張力平衡與否會影響關節嘅位置。如果有啲肌肉張力過高(大力啲,傾向用力先),就會容易將關節帶離開原本嘅位置。


骨頭同骨頭中間本身有一定嘅空位,呢啲空位係設定比動脈、靜脈、神經、淋巴等等管道通過。(上圖,紅色係動脈、藍色係靜脈、黃色係神經、綠色係淋巴)


如果空間減少,通道變窄,就有機會壓逼呢啲管道,造成血液循環不足、淋巴循環不足、或者肌肉不能夠正常發力。


係上肢黎講,比較重要嘅位置有頸、鎖骨同第一節肋骨中間嘅空位,仲有就係肩胛骨外緣同肱骨中間嘅空位,都係比較多管道通過嘅部位。


下肢黎講,基本上就係整個髖關節前方嘅部位。


大家如果打開anatomy apps,將動脈、靜脈、神經同淋巴管道顯示出黎,就會明白以上嘅講法。


——


咁咩情況下會壓逼到上面所講嘅部位?用通俗啲嘅講法,就係上交叉綜合症同下交叉綜合症。


上身經常寒背、圓肩,都會令到鎖骨附近嘅空間減少。


同時,如果肩胛骨唔識後縮,但肩肱關節屈曲(向下向後移動)嘅動作就會變左壓縮肩胛骨外緣同肱骨嘅空間。


下肢部分,長期盤骨前傾地發力嘅人,就更容易有夾擠嘅情況出現。


咁點樣避免?簡單黎講,就係練身體後方嘅後側鏈肌肉。


練肩胛骨後縮嘅肌肉,即係菱形肌、中下斜方肌,幫肩胛骨活動,同時可以拉長胸椎前方嘅肌肉。


練盤骨後方嘅肌肉,即係膕繩肌,令到佢能夠係矢狀面穩定盤骨的話,打開盤骨前方嘅空間。


更簡單地講,即係要全面咁訓練。


即使無訓練習慣嘅普通人,平時做多啲胸口同髖前側嘅伸展,都大有幫助。


訓練,除左肌肥大、跑得更快跳得更高之外,仲可以成為一個調整肌肉張力,維持關節穩定性嘅一個工具。


大嘅胸大肌同二頭肌固然好睇,但如果因而壓迫血管同神經,就得不償失。


係提供訓練課表嘅時候,亦都可以思考一下自己有無平均鍛鍊各個關節嘅不同角度,令到身體肌肉可以平衡發展。

Comments


bottom of page